首页 >> 松潘乌头

北京密云绿色发展谱新篇多花含笑

三色农业网 2022-07-20 19:05:05

北京密云绿色发展谱新篇

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,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、生态环境最好的区,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密云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,围绕“保水、富民、强区”的工作主题,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,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。

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

推进生态文明,密云山更青、水更绿、天更蓝

近日,观鸟志愿者在密云水库发现了70多年未见的珍禽——栗斑腹鹀。栗斑腹鹀目前在全球仅存不到1000只,是世界最珍稀鸟类之一。能够观察到这一珍禽,得益于密云水库周边的环境一天天变好,来水库边栖息的鸟类从最初的20余种,增加到如今的上百种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密云区坚持“保水是第一责任、发展是第一要务、生态是第一资源”,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。

全面落实保水第一责任。密云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担当,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密云的“保水”职责,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北京市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》。密云区成立密云水库保水协调委员会,建立护水、护河、护山、护林、护地、护环境的“六护”机制,形成纵到底、横到边、全覆盖的保水工作体系,构建了“一库一环二区六线八带”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总体布局,推进红门川河、西沙河等12条、311公里河道(河段)的防洪整治、生态修复,提升水源涵养能力。同时,根据自然条件、人口分布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,将全区20个镇街细分为新城核心区、绿色发展区、绿色拓展区、水源保护区四个功能区,强化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责任。

加快建设生态屏障。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、京津风沙源治理、平原地区造林、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等生态工程,构建和完善以山区绿屏、平原绿网和城市绿景为基本骨架的绿色空间体系,在全区营造山水林田路满眼尽绿、处处皆景、浑然一体的生态景观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累计完成造林8.2万亩。

构建密云特色生态文化体系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,以“绿色出行”“绿色创建”“保生命之水、建美丽密云”等活动为载体,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,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。充分挖掘、弘扬密云的红色文化、长城文化、“鱼”文化,不断融入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等生态文明理念,构建以传统文化、特色文化为基础,以生态文化为特征的密云生态文化品牌。

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密云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.91%,林木绿化率达到72.5%,林木生态覆盖率达到82%,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。密云先后获得“国际最佳休闲宜居名县”“最美中国·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”“2015美丽中国旅游县(区)TOP10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2013年7月,密云被水利部列为北京市唯一的“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”。2014年3月,被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确定为“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”。2014年6月,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首批“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”。

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

推动密云绿色发展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

2015年国庆节期间,《人民日报》一篇“北方有‘乌镇’ 何须下江南”的报道,吸引了京城“背包客”的眼球。这个北方“乌镇”,就是古北水镇,由中青旅、IDG资本、京能集团和乌镇旅业共同打造的山水城结合的古村落度假区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”。密云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,努力推进绿色发展、生态富民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密云区提出“尽快将密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保护生态环境,发展生态经济,促进生态富民,前提是保护环境,核心是加快发展,根本是促进富民,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新密云”。2015年12月,密云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生态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、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全市生态涵养区前列、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市郊区前列、党的建设努力走在全市前列“四个走在前列”的奋斗目标。

针对密云区实际,密云区委提出:“保水也是发展、富民也是强区。”密云区坚持绿色发展,努力建设以绿色为特征、以国际为水准、以高端重大项目为支撑,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“绿色国际休闲之都”。在产业发展方向上,坚持走绿色高端高效高就业的产业发展之路;在产业结构上,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重要基础,以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为主要支撑,以休闲旅游产业为战略支柱,以总部经济为后发优势;在产业布局上,山区和平原乡镇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,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,库北山区和潮白河产业带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产业,生态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。

在山区和平原乡镇,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。形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“三个三”发展格局:以蔬菜、杂粮、花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,以奶牛、柴蛋鸡、蜜蜂为主的生态养殖业,以板栗、苹果、梨为主的绿色林果业。沟域经济发展迅速,连续两年荣获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考核一等奖。

以中关村密云园(经济开发区)为龙头,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。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、生物医药、新型建材、食品饮料、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,带动本地就业1.3万人。

以重大旅游项目为支柱,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。投资45亿元的古北水镇项目,2014年10月1日正式运营,成为全国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新地标,带动了密云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。2015年,古北水镇接待游客147万人次,同比增长47%;实现综合收入4.6亿元,同比增长130%;带动司马台新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5.1万元,辐射带动了密云库北山区农民增收。

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组织化、信息化和特色化“五化”建设,促进休闲旅游产业提档升级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密云旅游“有山有水有生态,有网有站有WIFI;淳朴民风加现代,游客来了还想来”。截至2015年底,全区民俗户发展到6000户,床位4万张,带动农民就业2万人,70%以上民俗户年均增收10万元,乡村旅游收入连续五年位居北京生态涵养区首位。

在中关村密云园(生态商务区),发展总部经济和中高端服务业。着力引进信息技术、健康医疗、设计创意、商务服务及企业总部。生态商务区商业综合体今年年底将结构封顶,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,已有200多家总部企业相继入驻,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。

以生态促发展,以发展促生态,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,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进,好生态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密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.9%,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.6%,三次产业结构由“十一五”期末的11.6:45.2:43.2调整为“十二五”期末的7.2:44.5:48.3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.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.4%。

共享绿水青山的建设成果

实施三大工程,提升群众幸福指数

2016年1月12日,北京市发布了《北京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》,生态涵养区居民居住环境总体满意度为80.5%,密云区的居住环境满意度更高,密云区的不老屯镇、高岭镇成为来密云“不老”“高龄”的戏称。近年来,密云区大力实施“农民增收”“农民健康”“农民安居”三大工程,推动社会服务、城乡管理、社会治安“三网”融合,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,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建设成果。

“增收工程”让农民过得开心。一是促进就业,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。实施“纯农就业家庭”转移就业援助方案,积极开发生态公益就业岗位,优先安置低收入农户就业,全区“纯农就业家庭”和“零就业家庭”始终保持动态为零。二是提升产业,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。对发展设施农业、特色种植业、生态养殖业的低收入农户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。三是整合资源,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。整合土地、山场、闲置农宅等资源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,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。古北口镇司马台新村利用古北水镇项目推进旧村搬迁改造,502户家庭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,获得经济补偿和土地流转收益;北庄镇干峪沟村利用山里寒舍项目改造闲置农宅,发展高端休闲旅游,每套农宅每年为农民增加了7000元左右的经济收益。四是精准帮扶,帮助农民增加综合性收入。92个区直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与92个低收入村结成帮扶对子,因地制宜开展帮村扶户工作。五是政策托底,保障特殊人群基本生活需求。2014年,密云区把城乡低保认定标准统一调整为650元/月,在生态涵养区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(2015年提高为710元/年)。通过实施“农民增收”工程,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保持10%以上增速,连续七年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。

“健康工程”让农民活得舒心。一是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。在北京市率先将新农合延伸到了村卫生室,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,实现了农民零差价购药且医药费报销不出村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.96%。二是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。每年为农民免费体检,对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脑中风、冠心病四种慢性病进行筛查,并为参加体检的农民建立健康电子档案,全区农民免费体检和建档率均达到100%。三是全力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。集中移民扶持项目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、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资金,有效解决了168个自然村的供水难题,农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。

“安居工程”让农民住得放心。2010—2015年,全区累计实施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及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户搬迁8000余户,实施农宅抗震节能改造55844户、农村社救对象危旧房改造2000户,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。结合沟域经济发展、浅山区开发,对农民搬迁的新居和改造的房屋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施工、统一标准,道路和街道统一硬化、绿化、美化,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,实现了农民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

“三网”融合,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。集社会服务、城乡管理、社会治安三网为一体,推动城乡社会治理迈向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,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。2012年,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网格化工作的全覆盖,全区共划分出社区、村庄、农地、山场、景区、公路河流铁路、工业区等7类5204个基础网格,构建了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基础网格的四级立体工作层级。配备了1.8万名“6 N”类网格员(“6”指六类人员,即基层党员、村(居)民代表、协管员、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、志愿者、镇街机关干部;“N”指区职能部门干部),使其承担社会治安、矛盾调解、环境治理、水源保护、防汛防火等职责。同时建立了“发现上报、任务分派、问题处置、核查反馈、形成评价”五步闭合流程和网络化三级预警监察机制,实现网格智能化管理。密云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四年保持北京市前三名,2014年、2015年,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北京市第一。

四川骨科医院

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

济南青华医院地址

尿布疹

上海牛皮癣医院

友情链接